[初聞]
2013造訪加州時被帶到「Blue Bottle Coffee」的發源地Oakland
由於好友+0當時在奧克蘭China Town工作
所以耳聞這間大家口中特別厲害的Blue Bottle Coffee
奧克蘭Webster Street是總店&工廠所在地
創辦人James F.自述BBC主要的特點在於新鮮&不過度烘焙
而希望能保持原有最佳的風味
品牌故事可不可信見仁見智
只知道我第一次喝BBC的Latte確實十分驚豔
其次在灣區各分店喝過五十幾次的經驗來說
品質一直都維持在水平以上少有歪腰的紀錄
再者Blue Bottle Coffee空間氛圍的營造都有相當的質感
因此我個人對藍瓶子整體印象還是挺好的
------
Blue Bottle Coffee原本主要分布在舊金山灣區一帶
2010年起陸續在New York City、LA、DC和東京開設分店
2018年全台第一家門市即將在台北微風南山開幕
一連串擴店的計畫想當然爾是有更遠大的抱負
2017年盛大慶祝15週年之際
九月時便宣布將68%股份賣給了大廠Nestle
雖然我不懂所謂商業運作模式
但無庸置疑這就是擴大經營的策略
BBC靠自己就能募資到1.2億美金
賣個5億美金左右的股份不是要躺著退休數鈔票
而是要準備大展身手更上一層樓
文青是否便不再文青了?(沒錢當不起文青好嗎?
個人觀點是如果可以
我應該趕快來買一下雀巢的股票
------
Blue Bottle Coffee全部40多家分店
個人目前主要都在北加灣區附近走訪
大約走遍了以下十間分店
[Webster Street]
離奧克蘭BART的Lake Merritt Station最近
Webster Street是BBC的總部&工廠
Blue Bottle Coffee一直是奧克蘭最大的驕傲
(2017年版奧克蘭必做的101件事中的#1)
總部週日都有free cupping的活動
目前也提供私人付費的tour行程
Webster Street總部最大特色就是港邊倉庫風格
室內空間不大(只有一排窗邊立吧
室外街邊有4-5桌高腳椅
戶外牆面還有Blue Bottle特大的招牌Logo
更重要的當然是烘豆的新鮮度
前幾年排隊人潮&遊客頗多
2017年各分店林立之後似乎人潮少了許多
(以下2017)
(以下2013)
(以下2014年)
(以下2015年紀錄)
[W.C. Morse]
離BART的McArthur站最近
位於Downtown奧克蘭偏北的區域
W.C. Morse在1920年是一間汽車營銷維修中心
藍瓶子在2014年正式進駐
將WC Morse打造成我心中最愛的一間分店
保留了老建築最原始的面貌(尤其馬賽克拼磚地板
玻璃窗&室內光影&空間的規劃都足以讓人拍到手軟
Broadway街上&Mather St.也相當具有美西的粗曠感
[Old Oakland]
離BART的12th Oakland站最近
也可以搭到Lake Merritt站經過China Town
2017年的6月底才新開幕的新分店
也預計作為BBC員工的訓練中心
位於奧克蘭老街區的9街上
建築本身是有140年歷史的旅館Henry Building
是我第二喜歡的一間分店
整體以米白色系的木質建材為主
地板調整的部分比較多
但暗色系的木板完全切合整體風格
尤其是室內許多類似藝術展示台的立吧
街景更是適合網美身影(但三三兩兩的雨傘裝置…
[Hayes Valley Kiosk]
距離BART的Civic Center站最近
基本上也算是在SF市區的核心地帶
沒有特地造訪Hayes Valley Kiosk
但前往Painted Ladies七姐妹的路上就剛好經過
2005年就已經開始營業算是早期的概念店
BBC其中的Hayes Valley Espresso就是以此為名
位於的Linden St是一條小到不行的死胡同
小店本身是屋主家的小車庫不足為奇
但Linden St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條小巷弄
有小竹林、壁畫、石桌椅、修車廠&垃圾堆
個人覺得十分值得走訪
[Mint Plaza]
離BART的Powell站非常近
算是市區中最精華的地理位置
Mint不是薄荷而是鑄幣的意思
因為附近就是歷史地標The SF Mint鑄幣大樓
Mint Plaza位於某珠寶借貸商辦大樓的一樓角間
雖然位於精華區但店址實在神秘到不太好找
有一種尋寶莫名的古意感
最大的特色是提供特製的早午餐&商業午餐選項
我只喝了杯咖啡~因為空間不大人多好擠好擠~~~
[Ferry Building/Ferry Building Arcade]
離BART的Embarcadero站金融區最近
分別位於渡輪大樓的一樓&門口市集
一開始不是很懂為什麼一個地方要開兩個小店面
但排過幾次隊之後~就完全能理解~
就是因為遊客太多太多太多了
Ferry Building店面這麼多年來就改裝了2~3次
而且有兩個窗口(側邊通常比較少人
2013造訪時還有高腳椅可以坐
現在很像甚麼都沒了
門口市集的點很像比較沒甚麼特別的
[Sansome]
離BART的Montgomery站比較近
位於金融區商辦中心某歷史建築的一樓轉角
2015年下半年才開始營運的分店
店內大理石桌&水晶燈飾非常切合金融區的主題
讓訪客隨時都感覺莫名雍容華貴
不過排隊人潮實在有點讓人不敢領教
[Market Square]
離BART的Civic Center站比較近一點
位於Twitter總部大樓靠十街側的一樓角間
分店基本上也就是一處簡單的Kiosk
但店外在Stevenson St的公共空間十分有趣
很多人都在外面露天而坐
[Heath Ceramics-Closed]
2016年十月底結束了Heath Ceramics分店
也沒很懂為什麼會在這個半工業區開分店
雖然離Mission區也不是很遠
但真的也不是特別容易造訪
所以不是很清楚鎖定的客群為何?
基本上也就只是個bar檯的運作方式